摆烂问诊|2024.12.29-2025.1.8

在摆烂期的日志

24.12.5

恢复状态,关键词是记录时间,以及 无价值的让时间流逝

24.12.12

恢复状态后一周,多线程执行任务时间利用率更高,不会浪费太多无意义时间

24.12.20

恢复状态后两周,基本上能稳定十一点后起床,起床后的时间学习较为高效,大概日均6小时?但是发现公开课效率还是不高,总结原则为拿到电脑之后就总是想着看看那看看。在12.20号凌晨恢复之前61c的做笔记学习法。对于我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人,还是得通过输出来让知识输入进脑子。

下面是星爷的学习方法飞书,有时间记得看看。
https://ycn45b70r8yz.feishu.cn/wiki/XtWDw3Jmzi6VLukfXsqcYpXPn2b?fromScene=spaceOverview

一篇知乎文章,很好的说明了我现在的状态。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8647906358?utm_campaign=&utm_medium=social&utm_psn=1856027437772697601&utm_source=qq

25.1.2

摆烂的一周

25.1.8

继续摆烂。

什么促使了松懈

什么时候开始放松的?

大概是24.12.29号开始,那时候感冒导致不想学习。不过在思考了之后我觉得这是次要原因

在24.12.23-12.29这一周,我将重心花在了公开课的学习上,导致作息严重不规律,完成了公开课的项目之后,我便进入了一种 “哇,好不容易写完了一个项目,该放松放松”的松懈状态。再加上感冒这一个因素,所以懈怠了。

交给Claude总结之后的内容

让我们通过分析你的日记,系统地理解你学习动力下降的原因和规律。

首先,我注意到你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学习周期:从12月5日到12月29日是上升和稳定期,之后开始下降。让我们深入分析这个周期的特点:

稳定上升期(12.5-12.29)的特征:

1. 建立了时间记录习惯,这帮助你更好地关注时间利用
2. 形成了多线程执行任务的能力,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
3. 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作息(11点后起床)
4.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(通过输出促进输入)
5. 达到了较高的学习时长(日均6小时)

下降触发点(12.29后)的关键因素:

1. 直接诱因:
    - 完成公开课项目后的"松懈感"
    - 感冒带来的身体不适
2. 深层原因:
    - 公开课学习期间作息严重不规律,打破了之前建立的稳定节奏
    - 项目完成后缺乏明确的下一阶段目标
    - 可能存在"完美表现后的倦怠期"心理

根据这个分析,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恢复学习动力:

1. 作息调整:

- 首先恢复规律作息,因为这是你成功期的重要基础
- 不要追求立即恢复到最佳状态,可以先定一个较为宽松的起床时间,逐步调整

2. 目标设定:

- 将大目标切分成更小的阶段性目标,避免出现完成大项目后的"真空期"
- 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后,立即设定下一个具体目标,保持连续性

3. 学习方法优化:

- 继续保持"输出促进输入"的学习方法,因为这已证明对你有效
- 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加入更多的阶段性反馈,而不是等到项目完全结束

4. 休息策略调整:

- 在完成重要项目后,不要完全放松,而是适度降低强度,保持基本学习量
- 设定明确的休息时间范围,避免无限期延长

5. 防倦怠机制:

- 在学习强度较高时,同时规划好下一阶段的过渡安排
- 建立定期复盘机制,及时觉察学习状态的变化

记住,学习动力的起伏是正常的,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学习节奏。你已经证明自己能够保持高效学习状态长达三周,这是很好的基础。现在的任务是找到一个能让你在完成高强度学习后,平稳过渡而不是急剧下降的方式。

如何在疲惫期保持学习状态

想象一下马拉松跑者的训练周期。他们不会在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后就完全停止训练,而是会进入一个"主动恢复期"。这个概念对于学习也同样适用。

主动恢复的核心理念是:在保持基本运动量的同时,降低训练强度。将这个概念应用到学习中,我们可以设计一个"学习恢复期"的框架:

第一层:强度递减而非骤停 在完成一个高强度学习阶段后,不要突然完全放松,而是逐步降低学习强度。比如,如果你平时每天学习6小时,在恢复期可以先降到4小时,然后是3小时,但始终保持每天都有学习行为。这样可以避免完全丧失学习惯性。

第二层:内容转换 在恢复期间,可以转向一些难度较低但仍然有价值的学习活动。例如:

- 整理之前的学习笔记
- 复习已经掌握的内容
- 观看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视频教程
- 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技术博客

这些活动能让大脑保持活跃,同时不会造成过大负担。

第三层:建立恢复期规划 提前设计恢复期的学习计划很重要。例如:

1. 第一周:每天保持2-3个小时的复习和整理工作
2. 第二周:开始规划下一个学习阶段,同时继续轻量级学习
3. 第三周:逐步提升学习强度,过渡到新的学习阶段

第四层:维持学习习惯的小技巧

1. 时间切片:把学习时间切成更小的片段,比如25分钟一节,这样更容易坚持
2. 环境不变:保持原有的学习环境和仪式感,比如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
3. 社交激励:找到学习伙伴,即使在恢复期也保持交流和讨论
4. 进度记录:继续记录学习时间和内容,保持自我监督

第五层:心态调整 理解恢复期的重要性:这不是"摆烂"或"偷懒",而是为了更持久的学习生涯所做的必要调整。就像运动员的赛季安排一样,高强度学习和适度恢复的交替是维持长期学习能力的关键。

关于摆烂时期不想记录时间

首先,我们来思考为什么在"摆烂期"不想记录时间: 当我们觉得时间没有被"有价值"地利用时,会本能地逃避记录。这种逃避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:不记录时间 → 失去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→ 更容易继续浪费时间 → 更不想记录。

要打破这个循环,我们需要转变对时间记录的认知: 把时间记录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诚实和尊重,而不是一种成就展示。就像记账一样,不仅要记录收入,也要记录支出。了解时间的"支出"情况,才能更好地规划和调整。

具体的执行建议:

  1. 建立"全时段"记录习惯: 选择一个简单的时间记录方式,比如将一天划分为几个大块:
  • 清醒时间(起床时间)
  • 学习时间(具体科目/项目)
  • 休息时间(包括娱乐、运动等)
  • 睡眠时间(上床和实际入睡时间)
  1. 降低记录门槛: 创建一个极简的记录模板,可以是手机备忘录或者一个简单的笔记本。关键是让记录过程变得轻松自然,而不是一件负担。例如:
1/8
起床:11:00
摆烂:刷手机2h
午饭:13:00-13:30
尝试学习:14:00-14:30(注意力不集中)
休息:14:30-16:00
  1. 改变记录视角: 不要只关注"有效"时间,而是诚实地记录所有时间流向。这样做的目的是:
  • 培养时间意识
  • 发现个人规律
  • 找出改进空间
  1. 建立反馈机制: 每天晚上花5分钟回顾时间记录,不要评判好坏,只是客观地观察:
  • 今天的时间主要花在哪里?
  • 有什么让我感觉舒服/不舒服的时段?
  • 明天想要做出哪些调整?
  1. 使用"积极中性"的记录方式: 避免使用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词语,比如不要写"浪费了3小时",而是写"休息/放松3小时"。这种中性的记录方式能让我们在"摆烂期"也愿意继续记录。
  2. 设计渐进式的记录系统: 第一阶段(1周):只记录起床和睡觉时间 第二阶段(1周):加入主要活动时段(学习、休息等) 第三阶段(1周):开始记录活动的质量和感受
  3. 建立记录提醒机制:
  • 把手机记录app放在显眼的位置
  • 设置固定时间点的温和提醒
  • 将记录行为与日常习惯绑定(如吃饭前记录)

记住,时间记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证明自己多努力,而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时间使用模式。即使是"摆烂"的时间,记录下来也能帮助我们理解:

  • 什么时候最容易进入摆烂状态?
  • 摆烂期的真实感受是什么?
  • 如何更自然地从摆烂状态转入学习状态?

如何记录细碎的时间?

我建议采用多层次的时间记录方法:

  1. 快速记录层 当时间很零碎时,用最简单的符号系统快速记录:
/ = 专注学习
- = 休息/娱乐
× = 被打断
→ = 转换任务

例如一段时间可以这样记:

9:00-10:30: //-//×-///
含义:学习-休息-学习-休息-学习-被打断-休息-持续学习

群友的建议

使用五分钟理论,尝试学一下,如果还是静不下心那就放开玩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